【吃茶趣:中國名茶錄】
內容簡介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茶葉種類繁多,全國近20個省份都有茶葉生產。 中國名茶歷盡滄桑,傳承有序,也在不斷演變發展。 作者主持了諸多茶的節目,通過多年實地探尋、走訪,生動講述了中華大地上如龍井、碧螺春、白茶、黃茶、大紅袍、鳳凰單叢、鐵觀音、閩紅、祁紅、普洱、六堡、茉莉花茶等名茶的歷史發展、製作特色、形貌滋味,以及與其相關的典故軼聞。 對於當下茶界一些不良風氣、浮誇現象,也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作者語言風趣有個性,每種名茶的寫作視角都不相同,使得全書知識性、故事性較强,引人入勝,凸顯了中華茶文化的博大和韻味。 另外作者還蒐集了數十幅極具時代特色的舊茶包裝、廣告等,可謂圖文並茂。
作者簡介
楊多傑,自媒體“多聊茶”創始人,茶文化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歷代茶文獻及茶文化課程教學。
中央電視臺《味道》欄目文化顧問,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吃喝玩樂大搜索》常駐嘉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月吃越美》常駐嘉賓。
著有《茶經新解》《茶經新讀》《中國名茶譜》《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茶的味道:唐代茶詩新解》《唐茶詩鈔》《鳳凰單叢》等。
精彩書評
多傑對於茶,絕對不是坐而論道,也非紙上談兵,而是對各種名茶的原產地都進行了實地探訪,從茶種植的歷史、地理、物候到生長、培植、加工等都做了深入的瞭解。 讀來確實獲得不少新知。—— 文化學者趙珩
多傑長於文獻,又遍訪各大茶區。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他之所長。 在聊茶訪茶之餘,爬梳資料,回顧經歷,撰成此書,使得愛茶人在品茗之時,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茶學專家穆祥桐
目錄
序一/趙珩
序二/穆祥桐
輯一綠茶漫談
龍井之興002
龍井之亂012
龍井之謎023
三峽碧螺春030
太平猴魁036
虎丘茶045
石阡旗槍051
沿河古茶059
輯二黃白之物
老白茶068
建陽白茶077
雲南白茶085
中國黃茶092
輯三烏龍探秘
武夷岩茶100
大紅袍正傳107
大紅袍外傳116
武夷肉桂125
武夷水仙132
武夷鐵羅漢142
鳳凰單叢149
紅茵茶155
蜜蘭香163
大烏葉170
鴨屎香176
宋種180
鐵觀音187
紅水烏龍193
輯四紅茶薈萃
正山小種正傳206
正山小種之謎214
閩紅工夫223
白琳工夫231
祁門紅茶240
安化紅茶248
玫瑰紅茶256
浙江紅茶262
英德紅茶267
臺灣紅茶274
九曲紅梅284
金駿眉290
輯五普洱風雲
天價普洱298
純料普洱302
冰島普洱310
廣東普洱319
普洱生茶329
普洱散茶336
普洱緊壓茶347
雲南七子餅茶356
普洱熟茶365
老茶頭與碎銀子371
輯六六堡傳奇
六堡的初興378
六堡的低谷384
六堡的敵人389
六堡的精進395
六堡的味道401
六堡的興盛410
輯七花茶詳說
茉莉花茶的口味416
茉莉花茶的窨制425
茉莉花茶的拼配432
書摘插畫
-----------------------------------------------------------------
【歲時茶山記】(全新塑封)
內容簡介
中國茶的傳統在哪裡? 傳統一定是加分的嗎?
正宗的西湖龍井究竟是什麼滋味? 武夷岩茶為何文宣蛇?
人有“人設”茶有“茶設”,花果香的“茶設”容易嗎?
鐵觀音也有濃香、沉香、清香? 喝岩茶,到底喝的是什麼?
做茶的認為文化虛,研究文化的不懂茶?
…………
全書以“歲時四季”為經,以“茶山訪茶”為緯,從雨水後的川茶蒙頂黃芽、春分的洞庭碧螺春和西湖龍井,一直講到寒露後的桂花烏龍和安溪鐵觀音,以至立冬後的凍頂烏龍,訪茶、制茶、品茶、評茶,作者一個個山場跑下來,足迹遍佈大江南北各主要茶區。 除了具備一線行走的“實踐性”,本書同時分清了不少習以為常的錯誤觀念如“明前茶一定好嗎”“普洱越陳越香嗎”,具有鮮明的“知識性”; 作者常年浸潤茶圈,解析茶生產消費的同時,對行業亂象也不乏自己的觀點,有趣有料,愛深責切; 文中也穿插了不少歷史掌故和軼聞趣事,言必有據,謹嚴周到,讀者能真切感受到中華茶文化的源遠流長。
歲時有茶山,四季有茶務。 諸般閑茶事,人間好時節。 希望借著節氣為線索,通過實際的生產和相關的文獻,來探討何謂“好茶”,讓喝茶這件事,能健康地、活潑潑地成為我們的生活管道。
作者簡介
陳重穆,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制茶人,三聯茶產品研發總監,福建省科技特派員,三聯中讀《歲時茶山記》《中國茶的文學史》音訊主講人。
徐千懿,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安徽農業大學茶業系講師,碩士生導師,安徽省茶葉產業科技體系崗位專家。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茶史、歷史名茶人文風土與產業現狀、茶文化創意產業。
精彩書評
地大物博之中國,風土各异之山川,雨霧濕潤之氣候,如何生長出一杯好茶? 陳重穆一個個山場跑下來,看天觀茶琢磨工藝,行思之間,有了“茶山記”。 茶之歷史演變至今,中國茶的“傳統”,他說:剛剛開始。 這種發現,知而後識,何止洞見。
——李鴻穀,《三聯生活周刊》主編
從《歲時茶山記》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茶的熱愛。 書中雖然以各地的名茶為目,實則涉及茶史、茶葉加工及產業等諸多領域。 作者以科研的態度與方法探究茶行業的發展,對現狀有所反思、針砭,值得一讀。
——張正竹,原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教授
作者曾經帶領茶團隊支援我在北大舉辦的“閒事與雅器”展覽,在相處的過程中,他們做事的認真態度讓我由衷佩服。 這本書便如其人,看出作者對待茶文化的研究細緻深刻,眼光獨到,以二十四節氣來介紹茶的文化及特性,探索茶的初衷,從人文及歷史演變和生活接軌,讓人收穫頗豐。
——麥溥泰,收藏家、香港泰華古軒主人
目錄
序
零壹立春
零貳雨水
01蒙頂黃芽:川茶的傳統在哪裡?
零三驚蟄
零肆春分
02洞庭碧螺春:花果香的“茶設”容易嗎?
03西湖龍井:盛名久負的尷尬
零伍清明
04顧渚紫笋:茶聖的眼光有多毒?
05福建白茶:宋徽宗也不知道這個味兒
06福建白茶:我很年輕,又如何?
零陸穀雨
07安徽綠茶:明前、雨前,到底哪個好?
08六安瓜片:賈母不吃,但是皇帝愛啊
09祁門紅茶:一百年前,就屬它最香
10永春佛手:怎能怪我隨波逐流
11鳳凰單叢:成也香水,敗也香水
零柒立夏
12安溪烏龍茶:那些被迫隱姓埋名的茶樹品種
13武夷岩茶:古人怎麼劃分武夷茶的山場?
14武夷岩茶:喝岩茶,到底喝的是什麼?
15正山小種:正宗的小種茶什麼味道?
零捌小滿
16玫瑰紅茶:到底是熏花,還是窨花?
零玖芒種
17大樹普洱:皇上喝的居然不是老茶?
18東方美人:一場甜蜜的烏龍事件
19臺灣高山茶:怎麼越來越像綠茶了?
壹拾夏至
拾壹小暑
20蜜桃烏龍:果味茶還真是繞不開香精?
拾貳大暑
拾三立秋
21茉莉花茶:就是茶壞了,才拿去窨花?
拾肆處暑
拾伍白露
22桂、皖黑茶:這些茶為什麼都一個味道?
拾陸秋分
拾柒寒露
23桂花烏龍:越香的花,越會騙人
24安溪鐵觀音:勤勞,反而適得其反?
拾捌霜降
拾玖立冬
25凍頂烏龍:困在島內的世界名茶
廿小雪
廿壹大雪
廿貳冬至
廿三小寒
廿肆大寒
參考文獻
茶貼士索引
後記
書摘插畫
NT$1880
【中國茶文化學】
NT$2399
北歐人氣羊毛雜誌LAINE:【52周披肩記+52周織襪記】
NT$1350
2024開年祝福:平安就是福【南懷瑾人生日課】
NT$1800
故宮出版:【故宮603歲龍年行事曆2024年】(祥龍舞紫禁華夏迎新春)
NT$1200
12月重磅新品:【清冽的內在】(美之安寧)
NT$1799
一片樹葉惠及眾生:【世界茶文化大全】
NT$3800
【點茶之卷:一盞宋茶的技藝與美學】(茶筅版套裝)
NT$1699
【點茶之卷:一盞宋茶的技藝與美學】+【茶的極致:宋代點茶文化】
NT$1400
日本花藝流派:【花配百種】+【有花便是好時光】
NT$1399
一葉茶千夜話+茶二十一席(共2冊)
NT$1999
【20世紀偉大心理學大師自傳】(典藏套裝)
NT$2500
【乾隆茶舍與茶器】+【歷代茶器與茶事】
NT$1950
日本花道禪宗美學:【一日一花】+【四季花傳書】+【如花在野】
NT$1350
岡倉天心茶道美學系列:《茶之書》+《無問西東》
NT$1800
【 日本美學物哀、幽玄、侘寂】(全三冊)
NT$1800
【山野民宿:從山中來+到山中去】/【山居七年+借山而居】
NT$1650
【茶席藝術】+【茶席窺美】+【如是茶席】(全彩塑封三册)
NT$1650
中國茶道:【茶之境】+【茶之道】(全彩塑封兩冊)
NT$3800
【八閩茶韻】(12本套裝)
NT$2400
【武夷茶種】+【武夷茶路】+【武夷紅茶】+【武夷岩茶】(精裝塑封四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