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猶*人的故事”三部曲:【永遠的歸途(1700~1900)+漫長的流離(1492~1700)+尋找失落的字元(西元前1000年—西元1492年)】(3册特裝版)
“猶*人的故事”三部曲:【永遠的歸途(1700~1900)+漫長的流離(1492~1700)+尋找失落的字元(西元前1000年—西元1492年)】(3册特裝版)
“猶*人的故事”三部曲:【永遠的歸途(1700~1900)+漫長的流離(1492~1700)+尋找失落的字元(西元前1000年—西元1492年)】(3册特裝版)
“猶*人的故事”三部曲:【永遠的歸途(1700~1900)+漫長的流離(1492~1700)+尋找失落的字元(西元前1000年—西元1492年)】(3册特裝版)
“猶*人的故事”三部曲:【永遠的歸途(1700~1900)+漫長的流離(1492~1700)+尋找失落的字元(西元前1000年—西元1492年)】(3册特裝版)
“猶*人的故事”三部曲:【永遠的歸途(1700~1900)+漫長的流離(1492~1700)+尋找失落的字元(西元前1000年—西元1492年)】(3册特裝版)

“猶*人的故事”三部曲:【永遠的歸途(1700~1900)+漫長的流離(1492~1700)+尋找失落的字元(西元前1000年—西元1492年)】(3册特裝版)

NT$2550
已售:220

歷時40餘年,橫跨3000年,西門·沙馬的這個故事終於講完


東方書院前.png

1.jpg

2.jpg

【永遠的歸途(1700~1900)

編輯推薦

1.英國非虛構文學獎貝裡·吉福德獎入圍作品,《每日電訊報》《星期日郵報》《觀察家報》2017年度選書。

2.作者西門·沙馬勳爵是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皇家文學會會員,是並肩尼爾·弗格森、艾瑞克·霍布斯鮑姆的英國重量級歷史學家; 他曾執教於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藝術史教授。

3.西門·沙馬已出版過數十部著作,這些作品曾獲沃夫森歷史獎、W. H.史密斯文學獎、全美書評人協會獎,並已被翻譯成15種語言出版!

4.本書為西門·沙馬40餘年學術流浪結晶之作。 以數個生動的“故事”為切入點,結合實地考古尋找歷史的痕迹和永恒的藝術,試圖還原自西元1700年至1900年200年間猶太人在世界範圍內流離聚散期間所發生的真實故事。 這些故事發生在英國、法國、俄羅斯、美國、奧地利、烏克蘭、德國、波蘭、摩洛哥、葉門、巴西,以及夢想之地耶路撒冷……

5.本書重點立足於18~19世紀的特殊歷史情境,當時歐洲經歷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正在經歷啟蒙運動和第一次工業革命,這都極大改善了猶太人的生存、發展、拓展狀況提供了新的基礎和寬鬆可能,由此也改變了他們的職業結構和與那個社會相處的新管道, 由此也尋找出從千年漂泊到回歸舊地的終途。 對於這一歷史性轉變,本書追根溯源,通過一系列精彩的故事,做了忠實的歷史回顧。

6.西門·沙馬秉承嚴謹的史學觀,採用了紀年體史書的寫作管道,獨闢蹊徑,對這一階段湧現出的眾多近代世界知名猶太人物,例如門多薩、海涅、孟德爾頌、海涅、佩雷拉兄弟、羅斯才爾德家族、所羅門家族、耶利內克家族、蘇爾澤家族、雷曼兄弟、佛洛德、布洛斯基、迪斯雷利、平斯克, 還有為回歸家園而奔走呼號的著名的赫茨爾,以及所發生的典型猶太人事件,均重點進行了歷史情景還原,從而將散居各地的他們的這段歷史巧妙串聯起來並客觀地將其呈現,勾勒出了一幅生動真實的猶太民族的苦難境遇和生存圖景,進一步追溯猶太人的遷移線路圖, 亦為讀者整體瞭解猶太民族的歷史做了進一步深入通俗的細節講述。

7.本書因所寫內容之年代離現在較近,所以所涉及史料更充足、情節更豐滿,相關研究更為全面、論證更充分,加之是“猶太人的故事”的終篇,所以在之前兩部的基礎上,作者寫作手法更為嫻熟,秉承其對於“猶太人”這一主題的一貫尊重,嚴謹中透出活潑,研究中透出論辯,文字生動流暢, 文風輕鬆自然,可稱是西門·沙馬教授講述猶太人的故事到達高峰狀態而成的一部通俗歷史精作。

8.本書由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黃福武教授親自領隊翻譯,並特別添加數百條專門注釋。 譯者團隊做了數次通篇審校,使得譯文在準確反映作者原意並貼合作者語言風格的基礎上,更增添其知識延展性和輔讀性。

9.本書被國內猶太研究學者譽為里程碑式的著作,亦是這一研究領域的典範之作,是任何相關猶太課題研究的人士的參攷讀物,以及對猶太歷史感興趣人士的可選讀物。

10.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張倩紅、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中國猶太文化研究聯盟會長徐新、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研究所研究員鐘志清、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陳會亮連袂誠意推薦!

11.本書特裝版設計出自特裝書設計師Iggy之手。 此書天地書口,分別繪製了錫安山、發光的鑽石、晶瑩的雪花、生命樹與由大衛星組成的星鏈,象徵了猶太人曾經的財富、被頻繁驅逐失的凉薄,以及猶太人在啟蒙時代對自然文學藝術科學的參與。 切口的中央,背景是兩條白色夾著藍色的色塊,猶大國的雄獅一左一右,共同守衛大衛之星。 切口兩側的圓形白色幻影,是希伯來行事曆的輪盤,時間滴答,預示著猶太人的故事又翻到了全新的篇章……

Iggy還專門設計了精美的前後環襯頁,採用拼貼圖畫的設計手法,主要通過18~19世紀世界各地各式各樣的猶太人如孟德爾頌、斯賓諾莎、赫爾茨等的肖像,串聯勾勒出一條回望的艱難軌跡和路線。

12.本書整體裝幀設計精美考究,印刷用紙環保適讀,自讀、收藏、饋贈皆為佳品。

內容簡介

猶太人的故事,是一段與世界有關,也為世界所有的歷史……

自1492年西班牙大驅逐後,猶太人被迫再次遷移,流散到歐洲各地特別是地中海沿岸國家,在物質和精神迫害的夾縫中求生圖存。 然而也正是西班牙這場驅逐,使猶太人在走投無路的現實面前不得不回望錫安,更加依戀心中的那座聖殿。 《猶太人的故事:永遠的歸途(1700~1900)》便講述了在這段流亡期間,猶太人於世界範圍內所發生的故事。

這段故事發生在加利利星光閃耀的群山、美國西部的腹地、法國的魔鬼島監獄,發生在維也納、布達佩斯、巴黎和倫敦。 漫漫流亡路上,一代代猶太人開始尋找自己的地理家園和心靈寄託:在柏林開往法蘭克福的隆隆列車裏流淌出現代音樂的音符,美國夢想之地的卡爾瓦洛做著一夜暴富的美夢,法國蒙特勒伊攝影棚的銀幕上再現了遭受不公對待的猶太人形象, 葉門的每一塊石碑和青銅銘文似乎都在訴說著沉睡千年的往事……

沙馬在本書中延續了前兩部猶太人曲折的歷史,繼續講述這段迷人的故事。 他將筆鋒聚焦於卻不限於:拉比、銀行家、軍人以及猶太女商人;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也不乏虛偽的市井之徒; 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塞法迪猶太人以及葉門猶太人的世界觀衝突。 然而,重要的是這些猶太人不斷與謊言、欺騙、仇恨、致命的壓迫和流放做鬥爭,但往往伴隨而來的總是破滅的希望。 沙馬用他精彩的故事和巧妙的敘述打動了歷史愛好者的心,正如他在其他作品中所做的那樣,他將非常複雜、多元的事件分解成易於理解、可讀、動人的歷史故事。 沙馬對“猶太人的故事”這一主題建立了一種真誠的尊重,這種尊重貫穿全書。

作者簡介

西門·沙馬

(Simon Schama)

生於1945年,猶太裔英國人,英國歷史學家、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和歷史學教授。 他先後在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任教,自1993年至今在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任教。 他編寫並主持過數十本著作及紀錄片。

西門·沙馬教授的作品曾獲眾多獎項,包括:沃爾夫森歷史獎、W. H.史密斯文學獎、全美書評人協會獎、艾美獎等重量及獎項。 《猶太人的故事:尋找失落的字符(公元前1000年~公元1492年)》[The Story of the Jews: Finding the Words(1000 BCE—1492)]獲得塞繆爾·約翰遜獎,該獎項是英國針對非小說類圖書設立的重量級獎項之一; 該作第二部《猶太人的故事:漫長的流離(1492~1700))》(Belonging: The Story of the Jews 1492~1700)入圍英國非虛構文學獎貝裏·吉福德獎。

西門·沙馬的其他獲獎作品曾被翻譯成15種語言,其中包括《英國史》(A History of Britain)、《藝術的力量》(The Power of Art)、《風景與記憶》(Landscape and Memory)、《倫勃朗的眼睛》(Rembrandt’s Eyes)、《美國的未來》(The American Future)、《英國的面貌》(The Face of Britain)、 《公民們》(Citizens)等。

他為《紐約客》撰寫的藝術專欄獲得了美國國家雜誌責備獎。 他同時也是《衛報》和《金融時報》的特約編輯。

譯者簡介:

黃福武

活躍在國內猶太研究前沿領域的學者、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教授、山東大學出版社編審、《猶太研究》主編。 黃教授的文章曾在《山東大學學報》《文匯讀書周報》等發表。 譯作包括《猶太教審判》《簡明猶太民族史》《猶太教:一種文明》《終止合法化賄賂》《猶太人的故事:尋找失落的字符(公元前1000年—公元1492年)》等。

目錄

第一部初心之歸屬

第1篇心靈的交匯

Ⅰ.廢墟003

逃離法蘭克福003

奧本海默家族008

“猶太人的皇帝”014

廢墟017

Ⅱ.漫步花園023

迷惘的年輕人023

宮廷猶太人026

“神童”與他的導師028

猶太醫生031

星期一俱樂部036

初出茅廬042

“盛花期”043

“智力伏擊戰”046

談判代表048

《寬容法令》052

艱難的融入054

孟德爾頌的《耶路撒冷》060

第2篇不留鬍子的猶太人

Ⅰ.拳擊大師與拳迷063

拳擊手063

倫敦的猶太人066

猶太人的全面反擊069

舞臺上的猶太人075

若即若離079

受過良好教育的猶太人080

激烈的論爭087

Ⅱ.柑橘和檸檬090

舊貨商販090

不法分子與犯罪098

Ⅲ. “先知”但以理100

《拳擊的藝術》100

導師和“伯樂”104

世紀大戰109

永遠的神話116

第3篇公民猶太人

Ⅰ.以色列啊,你要聽! 121

治療失聰病人121

聲名遠播127

內部的相互歧視131

Ⅱ.這就是你們的祖國? 138

猶太人裝飾畫138

公民身份143

國民議會148

克萊芒-托內爾156

最後一搏161

Ⅲ.死亡的民主167

奮起自衛167

一場噩夢172

修復與重建175

Ⅳ. “好運來”176

意氣風發的將軍176

盛大的慶祝活動181

謠言與“名人大會”182

Ⅴ.隔夜飯191

隨軍裁縫加百列191第4篇“就是這裡!”

Ⅰ.波多利亞墓碑194

會堂的濃煙194

薩托諾夫墓地199

猶太小村莊201

是實業家,也是高明的商人204

遠途貿易209

旅途中的酒館212

波蘭的鼓勵政策216

Ⅱ.蘭克羅尼的狂野之夜221

沙巴泰信徒221

“內戰”224

Ⅲ.穿白綢緞的人227

“美名大師”227

所羅門·梅蒙229

“新哈西德派”232

猛烈的擴張勢頭234

勢不可當237

“義人”240

Ⅳ.娃娃兵244

可憐的孩子們244

專制社會設計師246

“預備役”兒童250

俄國的猶太教育體系254

第二部家園與歸途

第5篇美國人

Ⅰ.烏利亞的房子,挪亞的方舟259

烏利亞的房子259

“蒙提塞羅”莊園復興計畫263

瑞吉兒的祖輩們266

烏利亞的堅定信念269

傑弗遜雕像272

表兄末底改275

不白之冤279

尋求新的庇護所282

Ⅱ.被迫西遷285

龐大的移民隊伍285

深入美國腹地的攝影師288

冒險家的樂園292

猶太女性的傳奇故事296

性感與才華兼備的亞達299

美國猶太人的政治聲音303

消耗戰307

Ⅲ.甄別風波313

遺囑中的特別安排313

最後的裁决315

第6篇現代性及其煩惱

Ⅰ.火車頭音樂320

旅行音樂家320隆重的葬禮325

梅耶貝爾家族329

“去猶太化”的選擇330

音樂的商業化336

紛至遝來的誹謗338

金融王朝341

佩雷拉兄弟342

猶太人的鐵路348

Ⅱ. “我們是同胞”352

可憐的靚女352

猶太社區355

大馬士革事件357

莫塔拉綁架案363

Ⅲ.摩西的召喚371

編輯赫斯371

第7篇轉機

Ⅰ.失落的哈伊姆·希布蘇薩374

約瑟·哈列維374

田野工作者376

“信使”379

Ⅱ.閃米特人的穹頂384

移民潮384

猶太自治390

耶利內克家族396大都會猶太會堂398

仇視從未停止401

Ⅲ.溫馨的奧德薩409

奧德薩的猶太生活409

暴力事件415

政府的態度419

俄國的猶太人們423

Ⅳ.卡特拉,1884 431

廢墟431

嚴峻的現實434

土地與商機438

Ⅴ.迦得人歸來442

第8篇適逢其時?

Ⅰ.銀幕上的猶太人445

電影中的猶太形象445

德雷福斯案件448

跨越大陸的瘋狂455

Ⅱ.大幕拉開461

案件的反思461

現代困境465

“阿爾巴人”俱樂部469

創作初期470

戲劇追求473尋找贊助475

《猶太國》479

Ⅲ.先知街上的故事488

赫茨爾的演講488

建立組織的設想495

氣氛熱烈的演講499

巴塞爾計畫504

再次出發508

永遠的耶路撒冷515

後記521

注釋527


-----------------------------------

1.jpg

2.jpg

漫長的流離(1492~1700)】

編輯推薦

(1)英國非虛構文學獎——貝裏·吉福德獎入圍作品! 《每日電訊報》《星期日郵報》《觀察家報》2017年度選書。

(2)沃爾夫森歷史獎&全美書評人協會獎得主、英國重量級歷史學家西門·沙馬40餘年學術流浪心血之作。

(3)猶太課題研究領域里程碑式的著作,張倩紅、鐘志清、傅有德等業內多位學者誠意推薦!

(4)中文版特別添加數百條注釋,書末的參考文獻對於推動相關研究也頗具啟發意義。

(5)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黃福武教授親自領隊翻譯,並做了兩次通篇審校,在貼合原書作者語言風格的基礎上,更增添藝術性。

內容簡介

英國歷史學家西門·沙馬,通過四十年的學術流浪與沉澱,考古、考證與研究,為我們娓娓展開了一幅橫跨多個大陸和數個世紀的猶太人歷史大圖景。 本書為“猶太人的故事”系列著作的第二部,時間跨度為1492~1700年,從時間段上接續前作《猶太人的故事:尋找失落的字符(公元前1000年~公元1492年)》。 由點至面敘述了猶太人在歐洲、亞洲200餘年的顛沛流離、艱難融入、商貿活動的唏噓歷史。

西元70年,隨著第二聖殿被羅馬人焚毀,猶太人進入了歷史上的“大流散”時期,他們作為難民大部分流散到歐洲各地,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國家。 失土去國、背井離鄉,猶太人不得不在物質和精神迫害的夾縫中求生圖存。

漫漫流亡路上的一代代猶太人開始尋找自己的地理家園和心靈寄託,不管是跋涉在逃亡路上還是在叫賣途中,不管是在被推上火刑柱之前還是坐在銀行家的寶座上,他們都念念不忘初心所系、鄉愁之根——錫安,因為那裡才是他們全部身心的最後歸宿。

作者將自己放在對話者的立場,希望為普通讀者呈現一部後中世紀猶太史,一部全面評估猶太人的共同經歷,因為在我們這個被焦慮不斷侵襲的時代,猶太人尋找家園的行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作者簡介

西門·沙瑪Simon Schama

生於1945年,猶太裔英國人,英國歷史學家、學術藝員、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藝術史教授。 他先後在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任教,自1993年至今在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任教。 他編寫並主持過數十本暢銷著作及紀錄片。

西門·沙馬教授的作品曾獲眾多獎項,包括:沃夫森歷史獎、W.H.史密斯文學獎、全美書評人協會獎、艾美獎等重量及獎項。 《猶太人的故事:尋找失落的字符(公元前1000年~公元1492年)》獲得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該獎項是英國針對非小說類圖書設立的地位Top的一個獎項。

目錄

第一部漫長的流離

第1篇機不可失?

大衛003

失踪的以色列人003

大衛出現了? 006

隔都010

卡斯泰拉佐的摩西011

紅衣主教安東尼尼013

王子大衛017

所羅門021

葡萄牙國王021

大衛入獄025

分道揚鑣028

所羅門的結局032

第2篇漫漫逃亡路

路難行036

逃離葡萄牙036

嚴酷的考驗039

兩姐妹042

啟程042

禁令047

抵達052

婚禮055

遺產紛爭058

鬧劇067

撒母耳·烏斯克070

第3篇猶太藝人

萊奧內076

表演076

猶太喜劇080

轉變083

從戲劇到舞臺083

戲劇之王088

保羅四世與庇護四世091

貢薩加宮廷的文化圈093

奪命魔法師095

第4篇夜鶯時代

蘇丹的食物099

摩西·哈蒙的計畫103

君士坦丁堡的猶太人106

巴勒斯坦的猶太人113

約瑟的商業帝國118

猶太“夫人”們123

第二部聚散的希望

第5篇音樂與哀傷

萊奧內131

煉金之殤131

萊奧內的自傳133

威尼斯“隔都”137

撒拉140

熱情的少女140

情感的考驗144

勇敢面對世界147

曼圖亞的婚禮147

么子之死149

萊奧內的結局152

第6篇真有沒有痛苦的猶太人?

在印度157

在非洲162

第7篇和諧共處

聖殿裏的王后167

王冠上的寶石167

亨利埃塔·瑪麗亞170

拉比米拿現174

聖殿守護人176

合作181

阿姆斯特丹184

故事184

猶太人與荷蘭人187

倫勃朗199

創作202

誤入歧途? 204

絕望的烏列204

“絕罰”207

巴錄·斯賓諾莎212

美洲猶太人! 220

離奇的故事220

米拿現·本·以色列225

“謙卑的演說詞”234

第8篇王冠

幽靈247

魔法搭檔247

“夢想”的結束260

日常生活的勝利266

第三種選擇266

心中的“聖城”271

注釋276

擴展閱讀303

-----------------------------------

3.jpg

猶太人的故事:【尋找失落的字元(西元前1000年—西元1492年)】(特裝版)

內容簡介

猶太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擁有源遠流長又顛沛苦難的歷史。 在其斑駁的歷史中,浸透了所在國的濃濃印記。

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歷史教授西門·沙馬勳爵歷經40年實地考古、構思與沉澱,創作出這部《猶太人的故事:尋找失落的字符(公元前1000年—公元1492年)》。 原著甫一出版即獲得塞繆爾·約翰遜圖書獎,該獎項是英國針對非小說類圖書設立的一個獎項。 沙馬教授通過將考古與歷史的細節結合,試圖尋找歷史的痕迹,還原真實的猶太歷史。 故事將你帶到從未想像的地方:南阿拉伯群山中的猶太王國,敘利亞猶太會堂螢光閃爍的牆壁,羅馬猶太墓地的棕櫚樹林等等。

書中記載了《塔木德》在巴黎街頭燃燒,中世紀倫敦街頭的大批絞刑架,改造世界的馬略卡反射鏡、點燃的蠟燭臺、吟誦的聖歌、騾隊的貨物,以及滿載香料和珍寶的海船……

作者簡介

西門·沙馬

Simon Schama

生於1945年,猶太裔英國人,英國歷史學家、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和歷史學教授。 他先後在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任教,自1993年至今在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任教。 他編寫並主持過數十本暢銷著作及紀錄片。

西門·沙馬教授的作品曾獲眾多獎項,包括:沃爾夫森歷史獎、W. H.史密斯文學獎、全美書評人協會獎、艾美獎等重量及獎項。 《猶太人的故事:尋找失落的字符(公元前1000年—公元1492年)》獲得塞繆爾·約翰遜獎,該獎項是英國針對非小說類圖書設立的地位的頂尖獎項之一。

西門·沙馬的其他獲獎作品曾被翻譯成15種語言,其中包括《公民》(Citizens)、《風景與記憶》(Landscape and Memory)、《英國曆史》(A History of Britain)、《藝術的力量》(The Power of Art)、《倫勃朗的眼睛》(Rembrandt's Eyes)、《美國的未來》(The American Future)以及《英國的面貌》(The Face of Britain)。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重大事件年表

第一部

莎草陶片羊皮紙

第1篇埃及

第2篇字元

第3篇發掘、發現……

第4篇古典猶太人?

第二部

鑲嵌畫羊皮紙纖維紙

第5篇七燭臺與十字架

第6篇在信徒中間

第7篇阿什肯納茲女人

第8篇審判

第9篇流浪、流浪……

注釋

參考文獻

插圖說明

致謝

書摘插畫


東方書院后.png

“猶*人的故事”三部曲:【永遠的歸途(1700~1900)+漫長的流離(1492~1700)+尋找失落的字元(西元前1000年—西元1492年)】(3册特裝版)
NT$255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