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印章、青銅舞王濕婆像、犍陀羅石刻佛像、《帖木兒家族的王子》……大英博物館所藏南亞文物,囊括南亞文明幾乎全部藝術門類,跨越整個南亞歷史,且都標誌著南亞各歷史時期登峰造極的藝術造詣。
【大英博物館印度次大陸簡史】
編輯推薦
★大英博物館出品,南亞館館長撰寫,以器物為線,透視宏大歷史
★精選500餘件珍貴藏品,從石器時代到現代南亞,展現150萬年錯綜複雜的印度次大陸文明史
★舊石器時代石器、印度河文明印章、犍陀羅雕塑、莫臥兒時期繪畫、現代音樂……囊括幾乎全部藝術門類
★500餘張高清全彩圖片,大英博物館專業攝影師拍攝,世界知名書籍設計師彼得·道森設計,中文版原版複刻
★170*240精裝大開本,120g藝術紙全彩印刷,高度還原色彩,極具收藏價值
內容簡介
印度河印章、青銅舞王濕婆像、犍陀羅石刻佛像、《帖木兒家族的王子》……大英博物館所藏南亞文物,囊括南亞文明幾乎全部藝術門類,跨越整個南亞歷史,且都標誌著南亞各歷史時期登峰造極的藝術造詣。
《大英博物館印度次大陸簡史》有別於一般歷史書寫,從大英博物館南亞藏品中精選400餘件,彙集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銅器、繪畫、書法、絲織品、裝飾藝術等方方面面; 通過探索文物中隱藏的秘密,從印度河文明到許多宗教的出現,從莫臥兒人的崛起到歐洲人的到來,從帝國的都市輝煌到次大陸的農村和部落生活,以一種全新的管道將錯綜複雜的數千年南亞文明史呈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簡介
【英】T. 理查德·布勒頓(T. Richard Blurton)
南亞藝術和考古學專家,在劍橋大學接受考古學訓練,曾在北非、阿富汗和印度南部進行考古發掘。 1986年,加入大英博物館從事印度藏品工作,曾任大英博物館南亞館負責人,大英博物館助理館長。 出版有《印度藝術》《孟加拉神話》等作品。
楊怡爽
雲南財經大學印度洋地區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南亞相關問題研究。 譯有《象群中的螞蟻:一個不可接觸者家庭與現代印度的形成》《莫迪的世界:擴大印度的勢力範圍》《羅摩衍那:插圖重述版》等多部作品。
目錄
引言/8
1史前史及早期歷史(150萬年前至西元前3世紀)/15
2早期帝國與宗教傳播(西元前3世紀晚期至西元8世紀)/51
3諸王朝和虔信運動的興起(6世紀至14世紀)/119
4德幹蘇丹國、莫臥兒帝國與拉傑普特王國(12世紀晚期至18世紀)/175
5印度的歐洲人和英國人(1510年至1900年)/225
6殖民地、獨立與現代時期的印度(19世紀晚期至今)/267
參考文獻/314
致謝/317
版權說明/318
索引/319
-----------------------------------------------
【牛津藝術史系列:印度藝術】
編輯推薦
多元信仰碰撞出南亞次大陸的藝術火花,現代主義與後殖民主義激發當代創作活力
貢布裡希高徒、印度藝術研究泰斗帕沙·米特全景解讀從史前到後現代的印度藝術
打破歐洲中心主義的單一標準,追尋璀璨多彩的古老文明
收錄150幅全彩高清插圖及特別繪製全景地圖
內容簡介
《印度藝術》梳理了南亞次大陸從西元前300年至21世紀藝術發展的歷史,追溯了佛教、印度教、耆那教、伊斯蘭教、基督教贊助人和工匠如何創造出符合不同的宗教和意圖的豐富的藝術形式; 石窟、神廟、雕塑、繪畫等又如何為不同時期的政權服務。 通過探究藝術生產與贊助、個人創造力與統治意識形態間的互動,平衡印度教、佛教的影響和一直以來被低估的印度伊斯蘭藝術、殖民時期和現代藝術的成就,書中的每個時期都呈現出其獨特風情。
全書收錄150張插圖,全面展示印度藝術的各種形態。 若干建築解剖圖帶讀者走進神秘而鮮活的印度教神廟內部,瞭解南北印度不同的建築風格,解析莫臥兒皇帝在新首都中蘊藏的野心,以及殖民時期建築對印度城市風貌的塑造。 17世紀是繪畫的世紀,在莫臥兒皇帝和北方邦國的宮廷中,藝術家們吸收多樣的本土和外來技法,創作了大量肖像、風景、靜物和敘事作品,華麗的色彩和纖細的筆觸體現了極致的觀察和無與倫比的技巧。 歐洲藝術的透視法通過藝術學院和機械複製科技迅速為殖民時期的印度藝術家所吸收。 泰戈爾等實踐著立體主義、原始主義等先鋒潮流,同時結合民族主義風潮創造出了獨特的風格,藝術也成立抵禦殖民主義的武器。 獨立後,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現代藝術在全球化的同時都得到長足發展,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女性創作。 除了對自身經歷的自傳式記錄,她們也把社會批判作為描繪的對象。
活色生香的印度藝術與崇尚“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的歐洲藝術迥異,也遭遇了幾個世紀的誤讀。 本書企圖破除這種學術傳統,在印度藝術的脉络中,展現最單純、最多元的美。
作者簡介
作者
帕沙·米特(Partha Mitter),藝術史學家,主要從事印度藝術以及印度藝術在西方的接受史、印度現代主義和身份認同的研究。 畢業於倫敦大學,博士師從E. H.貢布裡希,曾先後在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和蘇克塞斯大學任教。
已出版著作有《被誤讀的怪獸:歐洲對印度藝術的接受史》(UP of Chicago,1977,1992,2013)、《殖民時期印度的藝術與民族主義:1850—1922》(Cambridge UP,1994)、《印度藝術》(Oxford UP,2001)、《現代主義的勝利:印度的藝術家和先鋒派,1922—1947》(Reaktion Books,2007)等。
譯者
李京澤,男,1987年生,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藝術教研室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學博士,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美育研究分會理事。 2016年入選“中國美協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 著有《選擇與失落——巴克特裏亞-印度河流域希臘化藝術中的文化意識與文化互動》。
目錄
叢書中文版序言
第一章導言
第二章佛教藝術與建築
第三章印度教藝術與建築
第四章少數民族傳統、理想美與色情
第五章突厥? 阿富汗的德里蘇丹國(1206—1526年)
第六章莫臥兒帝國(1526—1757年)
第七章拉賈斯坦和帕哈裏王國(約1700—1900年)
第八章部落民族、女性和工匠的非正統藝術
第九章英屬印度時期:西方化與民族主義
第十章印度的現代主義
第十一章獨立後的藝術
第十二章當代藝術圈
時間線
延伸閱讀
博物館和網站
NT$1650
5月上新:【法海寺壁畫臨摹精選】
NT$2800
【吉光片羽】(五臺山壁畫與塑像精選)
NT$1950
【漢藏文化藝術交流史】(精裝厚本)
NT$3899
【浙江石窟造像調查報告】(上下册)
NT$3150
【不可錯過的中國石窟】
NT$1499
【托林寺紅殿壁畫研究:歷史、影像與文字】
NT$1850
尋夢與歸來:【敦煌寶藏離合史】(縱覽敦煌學百年歷程的全景式長卷)
NT$1950
【偉大的中國書法】(圖解300餘幅經典作品及其背後的故事)
NT$1999
【漢唐佛教造像藝術史】
NT$1650
【法界源流图】(千佛圖)
NT$2400
【藏密本尊】(布面精裝,英漢對照)
NT$1800
【印度佛像服飾史】
NT$1400
【法顯西行】+【唐蕃古道】
NT$5200
【百年佛緣】(套裝1-9册,質重6.8公斤)
NT$1880
【唐卡度量】+【唐卡中的格薩爾故事】
NT$3750
【敦煌藝術大辭典(質重六斤)】
NT$2100
【看不見的唐卡】(漢英)
NT$1480
【傳統文化空間】
NT$1199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NT$1350
【妖鬼記+神仙傳】(中華遺產增刊特別策劃)